人类是惯性动物,
所谓习惯成自然,
我们都有自己的习惯,
也很喜欢呆在自己所建立的习惯当中,
“习惯”就像是我们的舒适圈,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
但可以预测我们的习惯,
而这熟悉的感觉,
带给我们安全感。
但,人生其实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我很喜欢阿甘正传里面的那一句话,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我们不知道考试会得几分,
我们不知道和爱慕的女生告白会不会成功,
我们不知道今年会不会升职加薪,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健康下一秒的状况,
我们就是一直在不确定性里摸索道路,
但,我们人类其实不喜欢“不确定性”的存在。
荷兰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
提出了一个用来衡量国家文化差异的一个框架,
也称之为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
通过研究,他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归为六个基本维度,
而其中一个就是叫不确定性规避 (uncertainty avoidance),
用来测量一个文化对于模糊不清或不确定情景的忍耐度。
指数越高就代表越不能忍受不确定性 (满分100),
指数最高的国家是日本 – 92/100,
而指数最低的是我们的邻国新加坡,8/100
(马来西亚的指数是36/100)
根据这项研究,
日本不能够忍受不确定性的原因,
很大可能来自于他们长期遭受灾难的侵袭,
所以必须学习与准备很多的防范措施,
而这个态度也衍生到日本其他的社会方面,
在生活秩序上,他们井井有条,彬彬有礼,
在工作文化也是要求精准并尽全力排除一切相关风险,
日本人会尽他们所能去“预测”未来,避免不确定性。
新加坡则是最能接受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国家,
至于具体原因,我有尝试寻找相关资料,
但霍夫斯泰德的团队也没有给予太多的解释,
他们只是提到了:
“新加坡人遵从规则不是因为秩序,而是因为他们有很大的权力差距。”
或许是因为这些规则的驱使下,
再加上新加坡是个属于多元文化的国家,
所以新加坡人都学会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路上行走,
学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境界。
(这只是单纯我对于指数的看法,欢迎新加坡的读者来温柔的讨论,你们对于不确定性是有怎样的感觉。)
回到来“不确定性”这个话题,
“不确定性”,是我们每个人普遍上都会面对的。
撇开霍夫斯泰德的研究,
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它的态度与忍耐度,
有些人可以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的态度来度过ta的余生,
而有些人则是极力地抗拒“不确定性”的存在,
但,这些都是非常“主观”的态度,
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好与坏之分。
面对“不确定性”其实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们被对于“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恐惧所控制,
搞得迷失方向,踌躇不前,
即使已知深陷在不乐观的情况下,
(家庭暴力,办公室政治,人生的迷茫)
却宁愿选择呆在惯性当中,
回避所有改变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惧。
我想说的是,
别让这个恐惧主宰你的生活,
我们既然不能预知未来,
那我们就好好地把我们的精力,
专注于我们当下能做的事情,
知道什么是我们的控制范围,而什么不是,
就像我们不能预测明天会不会下雨,(天气预报不是100%准哦)
但,我们却可以预先携带一把伞。
不管是阿甘对于不确定性的兴奋期待,坦坦荡荡,
或是日本人面对不确定性而制定的规章制度,防范措施。
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不确定性共处”的典范。
祝福你!
感谢你又耐心地读完了一篇MY心理学的文章。
我是庭锋,MY心理学的心理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