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须做一个澄清,我没有支持任何一方。只是最近都有在留意香港的局势,看了一些新闻,一些影片,和一些帖子。
面对当下香港示威的状况,风雨不断,评论四起。虽不是政治专家,我相信还有一个角度可以解析当下局势,那就是“心理学”。
为何和平示威会变成暴力的舞台?
为什么示威者纵火,狂砸东西,狂吐不雅言语,有的甚至变得丧心病狂?
为什么身为维护秩序的警察也滥用职权,滥用武力,变得残民害理?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状况发生在我们的国家,我们会不会,或有没有机会也成为当中一份子;有一天,我们会不会成为我们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 曾经在1952 提出一个社会现象叫做“去个性化 ”(Deindividuation) 指的就是当一个人参与群体行为时,因原有的个体特征完全被埋没在群体里,他会有机会因为不受控制和约束,而做出冲动和异常的行为。在香港这里呢,则是群体暴力的现象。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 Gustave Le Bon 过后提出,主要有三种机制来促使“去个性化 ”状态的产生。
第一,
“匿名”是“去个性化”不可缺少的最大的因素。因为匿名可以使人难以辨认个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给人一种做什么事都不会被惩罚的感觉。因此,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抱着一个 “反正没人认得我”的心态。
第二,
在群体中的个体不自觉地认为对于集体行为,他无需付上责任,因为这是集体的决定,群体的行为。如果要付责任也是一群体一起付上责任,我怕什么呢?
第三,
集体情绪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从而导致被削弱的自我意识的个体化更容易被影响。香港人的示威暴力事件越演越烈,刚开始只是无暴力和平示威,
后来其荒谬的事件越来越多。大学生把物品从高楼丢下阻拦路,因为争吵向男人泼火水点火,肆意地破坏财产,警察真枪实弹向一名示威者开枪,殴打怀孕妇女等。
这些揭开人性另一面的影片,都和“去个性化”社会心理现象有关。示威者戴着面罩穿上黑衣,高喊着“光复香港,时代革命”的口号,似乎和这个集体运动融为了一体,与参加示威前的自己判若两人,仿佛有重大的使命在自己身上,因为“去个性化”的驱使下,敢敢地讲了以前不敢说的话,敢敢的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
警察也一样,以编号来命名,穿着制服带着警用头盔,也因为在“去个性化”的条件下,以“集体的个性”去执行任务,利用自己的权利,以警察的名义,以执行任务为由,“过分”地惩罚作示威者。变成了他们所说的黑警。
有没有想过,可能私底下,他们其实是友善,尽责的香港市民。对于香港的这项活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轮到我们外界的人去批评谁对谁错。我恳请那些蒙着面和躲在荧幕后面的“键盘勇士”(keyboard warrior),盘下留情,不要再煽风点火了,也许,你和他们都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去个性化”社会现象的受害者。利用匿名身份,假帐号来肆无忌惮地发表煽动言论。如果你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利用你的真实身份,放上你的个人照片,或许,你的言论会变得更理性一些,恨也少一些。
不管你是香港市民,示威者,还是警察。真心希望,在不久的明天,我们依然能看见彩虹,拥抱和平。祝福你们!香港加油!
我是MY 心理学庭锋,与你共勉之。